镗床加工设备属于精密重型机械,长期存放(通常指超过3个月未使用)时,需针对其精密部件(如主轴、导轨、丝杆)、金属结构(床身、立柱)、电气系统(电机、控制系统)等关键部分,采取防潮、防锈、防变形、防老化等措施,避免因存放不当导致精度丧失、部件损坏或使用寿命缩短。以下是具体的长期存放条件及注意事项:
一、存放环境的核心要求
镗床的存放环境需优先控制温湿度、清洁度、光照与振动,为设备提供稳定、无腐蚀的基础条件。
1.温湿度控制
温度:仓库温度需保持在5℃-30℃,且避免剧烈波动(昼夜温差≤10℃)。
温度过高(超过35℃):会导致润滑脂融化流失、橡胶密封件(如主轴密封圈)老化硬化、电气元件(如线路板、电容)绝缘性能下降;
温度过低(低于0℃):润滑油粘度增加甚至凝固,可能导致后续启动时部件磨损;金属部件因温度骤降可能产生微小应力变形(尤其精密导轨、丝杆)。
湿度:相对湿度需严格控制在40%-60%(绝对禁止超过70%)。
湿度过高是最大威胁:会导致床身、导轨、主轴等金属部件生锈(尤其未涂漆的加工面、缝隙处);电气系统受潮短路;控制面板按钮、接线端子氧化腐蚀;
湿度过低(低于30%):虽不易生锈,但可能导致木质部件(如部分老式镗床的操作面板)干裂、橡胶件脆化。
措施:
安装温湿度计实时监测,潮湿地区必须配备工业除湿机(定期排水、维护);干燥地区可在仓库角落放置加水的浅盆(避免直接靠近设备);
仓库门窗需密封良好,防止雨天或雾天潮气侵入;若仓库地面易返潮,需在地面铺设防潮层(如沥青卷材、塑料薄膜),再垫设木质托盘或钢质支架(将设备与地面隔离)。
2.清洁与防尘
仓库清洁:
仓库地面需平整、硬化(如水泥地或水磨石),无积水、油污、粉尘及腐蚀性杂物(如酸碱溶液、盐雾、金属碎屑);
存放前彻底清扫仓库,定期(每周1次)用吸尘器或湿拖布清洁地面和设备表面(避免扬尘),防止粉尘进入设备导轨、主轴孔、丝杆螺母等精密部位(粉尘会吸附潮气,加速锈蚀,且后续启动时可能划伤接触面)。
设备表面防护:
存放前需彻底清理设备表面的铁屑、油污、冷却液(用煤油或专用清洗剂擦拭),尤其导轨面、主轴锥孔、丝杆螺母等关键部位;
清理后用防尘罩(推荐透气的帆布罩,而非塑料膜——避免内部凝水)整体覆盖设备,罩子需紧贴设备但不挤压部件(防止灰尘落入)。
3.光照、振动与腐蚀性隔离
避免光照直射:仓库需避免阳光直射(可安装遮阳帘或选择无窗区域),紫外线会加速设备表面油漆老化剥落、橡胶件(如手柄套、密封圈)开裂。
防振动:存放区域需远离振动源(如冲压设备、行车轨道、大型风机),长期振动可能导致设备固定螺栓松动、精密部件(如导轨镶条、丝杆支撑座)轻微位移,影响精度。
隔绝腐蚀性物质:
仓库内严禁存放酸碱溶液、油漆、稀释剂等腐蚀性化学品(其挥发的气体可能腐蚀金属部件、破坏电气绝缘);
禁止在仓库内进行焊接、打磨等作业(飞溅的火花可能灼伤设备表面,金属粉尘会加速锈蚀);
若仓库靠近海边或有腐蚀性气体(如工业区),需额外增加防护(如在设备周围放置干燥剂、定期用防锈油擦拭金属表面)。
二、设备自身的预处理与防护
长期存放前,需对镗床的运动部件、金属表面、电气系统、辅助部件进行针对性处理,主动预防锈蚀、老化和变形。
1.运动部件的防锈与润滑
镗床的导轨、主轴、丝杆、齿轮等运动部件是核心精密部位,必须重点防护:
彻底清洁并去除旧润滑脂:用煤油冲洗导轨面、丝杆、主轴轴承等部位,清除残留的铁屑、油污和老化润滑脂(旧油脂可能含杂质,长期存放会加速部件磨损或腐蚀)。
涂抹专用防锈润滑脂:
导轨面、丝杆、滑座等滑动/滚动接触面:涂抹一层均匀的工业防锈脂(如锂基防锈脂),厚度以覆盖金属表面为准(需注意避开电机、电气接口等部位,防止油脂污染);
主轴锥孔、刀具接口:用干净布蘸防锈油擦拭后,放入专用防护堵头(防止灰尘进入),并在锥孔内壁涂抹薄层防锈油;
齿轮、链条等传动部件:涂抹齿轮专用防锈润滑脂,既防锈又保持啮合面润滑;
注意:避免使用普通机油(防锈效果差,易流失),且润滑脂需符合设备说明书要求(避免不同型号油脂混合产生化学反应)。
固定运动部件防止变形:
将主轴移动到“中间位置”(避免长期处于极端行程位置导致导轨受力不均变形);
滑座、工作台等可移动部件需用专用垫块或螺栓固定(参照设备说明书的“运输固定要求”),防止存放期间因轻微震动产生位移或磕碰。
2.金属表面与非运动部件的防护
外露金属表面:
床身、立柱等涂漆表面:检查油漆是否有破损,若有掉漆需补涂同型号防锈漆(露出的金属极易生锈);
未涂漆的加工面(如工作台T型槽、定位孔、螺栓孔):用防锈油擦拭后,塞入浸过防锈油的棉团或塑料堵头(防止潮气进入)。
缝隙与死角:设备的铸件接缝、螺栓连接处、防护罩内侧等死角易积潮生锈,需用毛刷蘸防锈油深入擦拭,或喷涂防锈剂(如气相防锈剂)(通过挥发气体形成保护层,适合缝隙防护)。
3.电气系统的防潮与绝缘保护
电气系统(电机、控制柜、线路、按钮)受潮后易短路、漏电或元件老化,需切断电源并做好绝缘防护:
切断总电源并拆除易损元件:断开设备主电源,拔掉控制柜内的保险管、插头(防止长期通电导致元件老化);将控制面板上的按钮、指示灯等易损部件拆下,单独用密封袋存放(避免受潮或碰撞)。
防潮处理:
控制柜内部:放置足量硅胶干燥剂(定期更换,保持干燥),并关闭柜门(缝隙处可贴密封条防止潮气进入);
电机、接线盒:检查接线端子是否牢固,用绝缘胶带包裹裸露线头;电机轴端密封圈需涂抹少量润滑脂,防止潮气进入轴承;
电缆线:整理捆扎后悬挂(避免拖地受潮),两端接口用防水帽密封。
4.辅助部件的存放与固定
刀具、夹具与附件:将刀杆、卡盘、量具等附件从设备上拆下,清洁后放入专用工具箱(刀具涂抹防锈油,量具单独存放避免磕碰),禁止遗留在工作台上(防止掉落损坏或锈蚀后污染设备)。
冷却液系统:排空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液(避免长期存放滋生细菌、腐蚀水箱),用清水冲洗水箱后晾干,再涂抹少量防锈油;拆下冷却泵,清理内部叶轮并涂抹防锈脂。
防护罩与盖板:检查设备的防护罩(如主轴防护罩、导轨防护罩)是否完好,破损处需修补(防止灰尘、潮气进入);所有可拆卸的盖板(如电气箱盖板、电机罩)需固定牢固,避免存放时掉落。
三、存放期间的定期检查与维护
即使完成预处理,长期存放仍需定期检查,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(如防潮失效、防锈脂流失、部件松动等)。
1.检查频次
前3个月:每月检查1次;
3个月后:每2-3个月检查1次;
潮湿季节(如雨季)或环境恶劣(如高湿度、腐蚀性区域):增加至每2周检查1次。
2.检查内容与处理
环境温湿度:查看温湿度计,若湿度超过60%,立即开启除湿机;若温度波动过大,调整仓库通风或加热/降温设备。
设备表面与防锈层:
检查防尘罩是否完好,有无灰尘进入;
查看导轨、丝杆等部位的防锈脂是否均匀,若有流失或干涸,需重新清洁并补涂;
检查金属表面(尤其接缝、未涂漆处)是否有锈迹,发现轻微锈斑需立即用细砂纸打磨后补涂防锈油。
电气系统:
检查控制柜、电机是否受潮(有无凝水、霉斑),必要时打开柜门通风,更换受潮的干燥剂;
查看电缆线是否完好,接口是否松动(避免老鼠咬噬或自然老化)。
运动部件与固定状态:
手动转动主轴(若允许)、推动滑座(轻微移动),检查是否有卡滞(防止长期静止导致部件“咬死”);
检查固定螺栓、垫块是否松动,若有位移需重新固定。
辅助部件:检查拆下的刀具、夹具是否生锈,工具箱是否密封良好。
四、其他注意事项
禁止堆叠与承重:设备上方或周围禁止堆放重物(如钢材、木箱),避免挤压导致床身变形、防护罩损坏。
记录存放档案:建立存放台账,记录入库日期、预处理措施、每次检查结果及维护内容(便于后续启用时了解设备状态)。
启用前的准备:若需重新使用,需彻底清理防锈脂(用煤油冲洗,避免残留油脂影响加工精度)、更换新的润滑油、检查电气系统绝缘性(用摇表测试),并进行空运转试机(逐步提高转速,观察有无异常振动或异响)。